自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住高质量发展新机遇,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和数字化改革,夯实数字校园基础底座,建成一批核心业务系统,整合一批业务数据,实现驾驶舱数据融合贯通,打造一批多跨协同典型应用,应用数字技术赋能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以数字变革为引领的校域整体智治,着力打造“数智同科”智慧校园。学校连续三年在浙江省智慧校园评价中名列高职院校前茅,入选浙江省教育数字化改革典型案例,成功入选省教育厅数字教育试点单位,荣获省高校网络信息化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浙江日报专刊报道我校数字化改革成效。
规划顶层设计,统筹推进数字化改革
学校成立以书记、校长为双组长的数字化改革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挂帅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组建工作专班,聘任专家指导小组,推行任务清单化管理、项目例会、月调度、晾晒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构建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工作机制,推进学校数字化改革突破和攻坚工作。以“六统一”原则统筹规划数字化改革顶层设计,制定《数字化改革工作方案》,明确改革总体目标和总体架构,构建“同科152”数字化改革任务体系,即:构建1个中枢主体单元体系,实施数字教育新基建、整体智治新格局、教育教学新模式、数字应用新场景、师生服务新体验5项数字化新变革,推进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和数据治理2项数字化关键工程,建设多跨场景化协同创新应用,迭代建成“数智同科”整体智治工程。同时结合学校“双高”和“十四五”发展目标,实施“强基提效赋能”三大工程,从“最多跑一次”改革,到数字化改革元年,到数字化改革突破之年,再到数字化改革深化应用之年,持续推进全校数字化改革工作。

实施“强基工程”,夯实数字教育新基建
多方面升级校园网络,完善网络基础设施。更新网络核心设备,部署三大运营商5G通信网络,优化提升校内信号,逐年升级学校互联网出口带宽,完成全校无线WIFI6全覆盖提升工程,全面提升校园教学和生活区无线信号覆盖和教学支持能力。扩容升级云计算服务平台,建成以私有云为主、公有云为辅的高性能云平台,实现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利用虚拟化技术统一管理,为学校数字化改革提供了强大的算力和存储支撑。完善闸机安防物联管控体系,利用“卡码脸”认证技术,实现智能门禁管理。建设智慧能耗管控平台,推进校园节能增效管理。多重举措巩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保障网络安全。全面部署网络安全设备,实现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检测、预警和自动防御;落实网络安全防护工作,开展日常排查处置、定期自查自纠、重要时段护航保障、省部级攻防演练等工作;开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包括漏洞扫描、渗透测试和每两年开展等保测评;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修订发布《学校网络安全管理办法》;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提升师生网络安全素养。

实施“提效工程”,构建整体智治新格局
构建“数智同科”中枢平台,包含业务中枢、组织中枢、任务中枢和多因素认证的统一身份认证授权体系。建成PC和移动端两端的一站式校务融合门户,整合全校业务系统和应用,汇聚200余项师生网上服务,提供“千人千面”的个性化用户体验,实现月均办理事务约2万余人次,全年发送消息48万条,受到师生好评。新建、重构或升级人事、财务、资产、教务、学工、科研、办公等核心业务系统,同时探索多跨协同应用场景,打造了一批具有同科特色的数字化改革典型应用,如无纸化会议、目标任务管理、项目管理、校友平台、学习空间等应用,以及岗位聘任、年度考核、学生考勤等“一件事”服务。梳理学校权威数据源,开展“一数一源”数据治理,统一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汇聚学校各类数据资源,构建“消息互通、数据共享”的数据中台。依托数据中台,完成“数智同科”驾驶舱建设,打通全校核心业务系统数据,实现学校“人、财、物、事、教、学、研、服、安、信”等各领域业务数据的集成展示、状态监测、预警监督、下钻分析功能,为学校科学管理、领导决策提供强大支撑。
实施“赋能工程”,打造教育教学新模式
持续推进智慧教学环境建设,推进多媒体教室设备更新、智慧教室建设、智慧图书馆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在2019年建设的60间常态化录播教室基础上,完成6间智慧教室的直录播资源整合,2023年新建78间常态化录播教室和5间实训室直录播环境,打造“学在同科”智播在线学习空间,为近500门课程的日常教学提供在线巡课、录播回放、课堂复习等功能,为教师提供在线教学资源的无感知采集、汇聚和利用,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有效支撑,同时为教学管理部门提供教学监管平台。搭建以“学习空间”为载体的教学应用集成平台,整合学生在校期间各种学习数据,融合网络教学课程、私有教学云盘(100G)、教学笔记、小组研讨、资源中心(电子图书、期刊、MOOC 平台)、个人直播间、录播课堂等教与学应用,为教师与学生开展信息化教学研讨提供平台支撑。完成水处理技术、综合管廊、河道修防工等虚拟仿真实训专项建设,建成“智慧水利公共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通过交互性操作,虚拟场景与现实环境的结合,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解决教学无实感、教学效果差等问题,同时满足学生虚拟教学实训需求。

数据互联互通,试点数字应用新场景
学校在疫情防控期间建成“数智防疫”疫情管控平台,联结闸机等安防硬件和学校大数据中心,对接省大数据平台,联动管理健康码、疫苗接种、人员密接信息等开放数据,根据办事大厅学生请假、教工出省报备等“最多跑一次”业务流程审批结果产生疫情防控黑白名单,技术关联学生健康日报定位打卡出省情况,推出消息预警机制,该平台在学校疫情防控期间发挥了巨大作用,并入选浙江省教育数字化改革典型案例巡展。学校完成“数智同科”数字孪生平台建设,基于数据中台,集成楼宇、资产、监控、消防、能耗、门禁、教室、课表、查寝、考勤、一卡通、科研、实训、网络等业务和数据,以全域高清实景建模为底座,实现3D可视化虚拟现实管理,具备远程指挥、数据展示、状态监测、远程监控、在线巡课、信息预警、轨迹诊断分析等功能,建成学校综合校情、教学动态、资产清查、宿管预警、办学成果和校园文化宣传等领域的典型孪生场景,可以身临其境体验孪生空间的漫游。

服务自助掌上办,提升师生服务新体验
学校围绕师生服务需求,深入整合各项应用服务,创新服务模式,推出一批智慧化服务项目,切实提升数字化改革中师生获得感。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果,依托校务服务融合门户,整合办事大厅,以信息化手段优化办事流程,打通部门业务和数据壁垒。深入拓展移动端服务,扩展移动门户应用,基本实现校务服务“全覆盖、零跑腿、掌上办”。推进电子签章应用建设,丰富和完善智能化自助服务项目,如成绩单、在职证明、收入证明的自助打印等。拓展消息中心应用,推出生日祝福、值班提醒、会议提醒、预警消息等多种消息服务。财务系统创新应用,推出发票OCR智能识别和在线查验真伪,以及预约报销投递柜和退单柜自助服务。升级智慧一卡通平台和终端设备,实现了“卡码脸”等多种媒介融合,覆盖餐饮、卫生、宿管、水电、商贸、自助服务等多种服务场景,打造“同科微服务”应用,提升师生校园生活满意度。

通过近五年的努力,学校数字化改革取得良好成效。未来学校将继续聚焦整体智治提升、教育数据治理、AI教育教学赋能、数字资源开发应用、师生信息化素养提升等领域,持续打造具备同科特色的数字化应用,以“数智同科”建设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