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已至,美好可期。5月8日,我院学生正式分期分批、错时错峰返校复学。按开学计划,今天第一批来自水利系和建工系的2000多名学生回到暌违已久的校园。安静了几个月的同科,因为朝气蓬勃的同学们到来又热闹了起来。
“欢迎返校,同学请走这边,出示返校健康码,接受测温……”学院北校门各路口返校检测通道全部打开,党员教师志愿者,帮助学生搬运行李,有序引导返校学生通过入口检测关卡,严守入校第一道防线的安全。为了帮助同学们遮挡夏日炎热的阳光,每条检测通道和岗位点都搭建了临时帐篷,临时处置点等岗位,还分别配备了医务人员、医疗用品、矿泉水等物品,供学生使用。
一大早,学院党委书记江影、院长梁国钱等院领导就分别到学院各返校工作岗检查工作情况。在校门口院领导查看学生通过人脸识别测温机器的情况,实时掌握学生返校情况;在系部报到点,查看志愿者接送学生的情况,及时根据情况调整人力资源;在学生寝室,看望返校学生,和返校学生拉家常,听取他们意见和建议。许多学生表示,入校第一眼就看到了许久不见的老师来接自己,心里特别感动,返校过程都很顺利,觉得学院的安排细致又贴心。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
学生的满意就是我们的最大追求,紧张有序的返校背后,离不开全院上下的努力付出和辛勤劳动。学院党委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普通高等学校2020年春季开学返校工作指引》和《开学学校卫生防疫工作检查清单》要求,在驻校助学健康指导员指导下,切实加强对疫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和开学工作方案。成立学院开学工作领导小组,成立6个专项工作组,明确职责,强化责任担当。各相关部门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做好师生开学返校各项工作。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各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切实承担起工作职责,将师生返校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统筹协调,落实各项准备
学院党委早在2月就开始筹划部署开学准备,组织制定开学工作方案。开学方案包括1个总方案,以及学生管理、教职工管理、教学工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安全保卫等6个专项方案和1个疫情防控应急处置预案。方案经多次讨论,反复完善修改7稿,并对照开学卫生防疫工作检查50条具体内容进行了细化。制定详细的应急演练方案,于4月17日进行疫情防控应急演练和开学报到模拟演练,确保万无一失。学生返校前,全体教职工加班加点,在学院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不断强化安全管理,做好物资储备,编印《防疫指南》,安排摆渡车赴车站迎接,食堂延长就餐时间,为学生提供精准、健康、暖心的返校服务,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全校所有教室、宿舍楼、食堂、会议室等重点区域均已进行卫生打扫和深度消杀,静候学子回归。

党员志愿引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为顺利完成学生开学返校工作,学院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布《关于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返校复学工作中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开展“坚守初心使命 迎接学子返校”党员服务基层活动,大家热情高涨,各岗位的报名工作都是在短时间内被报满,返校工作的所有志愿者都由学院教职工担任。以党员教师为主组织了返校志愿者队伍,奋战志愿服务一线,在交通保障、学生接送、食堂就餐、临时处置、公寓楼引导等各岗位上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下沉一线,以点滴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同时由院领导和中层干部任寝室楼各级责任人对学生寝室进行网格化管理。全院上下形成了人人尽责、积极向上、同舟共济、攻坚克难的良好干事氛围,真正做到了党员先锋在防控一线亮身份、见行动,勇挑重担,履职尽责。

依靠科技支撑,提升智慧防疫
为了全面、精准了解学生个人的防疫信息,学院自主开发的“报平安”系统每日开展每名学生“一人一表”信息采集,同时通过“报平安”系统确定将返校学生分成3个批次3天进行报到,并明确了分批返校学生名单。为了尽量避免聚集,实现精准防控,提高检测效率,加速入口人员流通,学院提前购入人脸识别测温机和人脸识别饭卡机,分别放置在校门、学生宿舍、食堂等重点场所出入口区域。人脸识别测温机不仅可以通过面部信息对学生进行身份识别,还可以检测体温,核对学生返校信息,多重核验无误后,打开闸门放行通过。这些“黑科技”的加入,将整个入校检测流程控制到“秒”,大大缓解了千人返校的防疫压力。同时,机器采集的检测信息又通过系统实时传输到后台,工作人员可以精准掌控每位学生的返校信息,各系返校报到率、宿舍入住率等情况,根据需求及时调整工作人员数量,调整细节措施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