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引导青年学子传承红色基因,4月2日,经济与信息学院2024金融实验班组织全体学生赴绍兴鲁迅故里、周恩来祖居开展“探寻伟人足迹・传承红色精神”主题实践活动。活动通过实地参观、情景教学等形式,让青年学生在历史场景中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
文字的力量:在鲁迅纪念馆触摸文化觉醒的脉搏
50余名师生从学校出发,首站抵达鲁迅故里。在“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狂人日记》的手稿复印件和《阿Q正传》的插画原作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同学们纷纷围到展柜前,仔细观看《呐喊》的初版封面。学生们通过手稿、照片和仿真蜡像,深入了解鲁迅从弃医从文到成为文化革命旗手的思想转变。“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镌刻在展厅醒目位置,引发学生们对新时代青年如何传承鲁迅精神展开研讨。
根脉里的担当:在周恩来祖居感受精神传承
随后,师生们步行至周恩来祖居。学生们驻足观看周恩来专题展,通过珍贵文物、历史照片和影像资料,深入了解周恩来总理少年时期的成长轨迹与家国情怀。在“根脉系绍兴”主题展区,学生们通过《周氏宗谱》、1939年总理回乡祭祖的珍贵史料,了解到总理生前多次强调“我是绍兴人”的深厚渊源。陈列柜中,总理1939年写给族亲的便条、为抗战题词的手稿等文物,展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革命精神。在祖居庭院,全体学生面向周恩来总理铜像庄严宣誓:“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国家。”
精神永续:以实践为桥梁,书写青春华章
此次实践活动将历史场景转化为生动课堂,让红色基因真正融入青年血脉。同学们纷纷表示,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家国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当青春与红色相遇,新时代青年正以脚步丈量历史厚度,用思考凝聚奋进力量,在传承与创新中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青春答卷。正如陈列馆中泛黄手稿上的墨迹依然清晰,精神的火种永远在年轻一代心中赓续燃烧。
